金相顯微鏡原理

金相顯微鏡原理分辨率隨著和的增加而提高。由於可見光的波長[kg2][kg2]在4000~7000之間。在[kg2][kg2]角接近於90的最有利的情況下,分辨距離也不會比[kg2]0.2m[kg2]更高。因此,小於[kg2]0.2m[kg2]的顯微組織,必須藉助於電子顯微鏡來觀察(見),而尺度介於[kg2]0.2~500m[kg2]之間的組織形貌、分佈、晶粒度的變化,以及滑移帶的厚度和間隔等,都可以用光學顯微鏡觀察。這對於分析合金性能、了解冶金過程、進行冶金產品質量控制及零部件失效分析等,都有重要作用。

金相顯微鏡的原理與普通光學顯微鏡類似,但通常具有更高的放大倍率和更多的光學功能,以應對金屬材料微細結構的需求。其主要原理包括:

  1. 光學系統: 金相顯微鏡使用複雜的光學系統,包括物鏡(Objective)和目鏡(Eyepiece),通常還會配備偏光和反射光學系統。
  2. 光源: 金相顯微鏡通常使用透射光源,如鐳射光源或者白熾燈,以提供充足的光源來觀察樣品。
  3. 樣品準備: 在進行觀察前,金屬樣品需要進行切割、打磨、拋光等處理,以展現其內部結構。通過樣品準備,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金屬的晶粒、晶界和其他微觀結構。
  4. 觀察模式: 金相顯微鏡可以使用不同的觀察模式,如明場觀察、偏光觀察、反射光觀察等,來揭示樣品的不同特性和結構。
  5. 分析和測量: 金相顯微鏡通常配備數字影像系統和分析軟件,以支持對樣品進行精確的測量和分析,如晶粒大小分佈、晶界角度分析等。

總之,金相顯微鏡的原理和應用主要集中在觀察金屬材料的微觀結構和顯微組織,這對於材料研究、工程分析和質量控制都非常重要。